近日,水利部监督司发布2025年第4期《水利监督工作简报》,向全国水利系统介绍推广亭子口灌区“六项机制”创新应用实践案例。

自2022年9月开工以来,公司一直将“六项机制”应用作为安全生产重要举措,推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查找、研判、预警、防范、处置、责任的“六项机制”在亭子口灌区全面落地生效。通过高效统筹协调、全面压实责任、强化教育培训、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效能显著提升,为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树立新标杆。
数字赋能,现场管控提质。一期工程投入1.49 亿元专项资金,打造“数字孪生+水利工程”融合体系,构建全方位、多集成数字孪生体系,搭建 BIM+GIS平台,实现设计阶段 BIM 交付、建设阶段孪生建造、运行阶段智慧管理,全面赋能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。通过布设300余个摄像头、20余台巡检无人机及系列感知监控设备,对重点部位、关键环节进行24 小时实时监控,自动识别违章行为,人力成本降低20%以上。

创新管理,运行管理提效。建立健全EPC总承包模式下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安全管理制度30余项,强化设计主导与施工实施的全链条协同整合,构建“统一领导、包片负责、职能督导、现场执行”的垂直化管理模式和安全生产包保制。在项目一线,创新“党员驻点+师带徒”管理模式,开展工艺技能比武、劳务班组拉练、能人熟手讲坛等活动,培养出一批岗位能手、技术骨干。
融合示范,安全管理提标。一期工程以标准化工地建设为抓手,建成标准工区163 个、智慧工区18 个。在省内大型灌区首次推出现场扫码履职新举措,即在高大渡槽、深基坑、高陡边坡等重点部位、关键环节设置安全二维码,实现主要管理人员履职情况智能追踪,对照码上清单开展质量安全检查,信息系统自动记录、识别相关人员扫码履职情况,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给相关责任人,督促其及时完成当月现场履职任务。
亭子口灌区“六项机制”的构建,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法。“信息化管人、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”的智能监管体系正逐步完善,灌区工程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。
下一步,公司将持续落实水利厅及集团各项安排,紧盯安全生产重点工作,科学谋划、运用落实“六项机制”,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,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推进,形成更加成熟,可借鉴可复制的亭子口灌区工程建设管理经验。 |